古韵兰香 | 《海棠》
发布时间:2024-11-03 点击量:
海棠
【宋】苏轼
东风袅袅泛崇光,香雾空蒙月转廊。
只恐夜深花睡去,故烧高烛照红妆。
赏析
苏轼因“乌台诗案”受到政治上的沉重打击,被宋神宗贬谪到黄州这一边远之地。在这里他体会到了人生的巨大落差,昔日在朝堂上备受瞩目的重要官员,如今沦为远离政治中心的贬官。这样的变化对其心境产生了极大的影响。然而,“乐天派”的苏轼并未因此一蹶不振。很快便于逆境中重生。在黄州期间,苏轼居住在定惠院。院东有株繁茂的海棠树,苏轼对其喜爱有加,常于花下饮酒、赋诗。海棠花便成了他在困境中寻找心灵慰藉的寄托,通过赏花等行为来慰藉自己,于困境中获得一种超脱之感。欣赏美丽的海棠花,让他暂时忘却了生活的不如意。“东风袅袅泛崇光”描绘了在轻柔春风的吹拂下,海棠花微微摇曳,闪烁着光泽。“袅袅”一词形象地表现出春风的轻柔之态,“香雾空蒙”进一步描绘了海棠花于朦胧的雾气中弥漫着花香,月亮在廊檐下移动,将光影投射在周围,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静谧而美好的夜晚花园之中。“只恐夜深花睡去”这种拟人化的手法生动表现出诗人对海棠花的怜惜与喜爱。为了能继续欣赏海棠花的美丽,诗人特意点燃蜡烛照亮它。此诗中既有对现实中海棠花在春风、月光下的实景描写,又有诗人因担心花睡去而想象深夜赏花的情景,这种虚实结合的手法,丰富了诗歌的内容,拓展了诗歌的意境,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。总的来说,《海棠》这首诗表达了苏轼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人生感悟,展现了他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文学才华。
译文
轻柔的东风袅袅地吹拂着,海棠花闪烁着高贵华美的光泽。带着花香的雾气迷蒙,在这朦胧的氛围中,月亮悄悄地转过回廊。(我)只是担心在深夜里,海棠花像美人一样睡去,所以特意点燃高高的蜡烛,照亮她娇艳的姿容。
作者介绍
苏轼(1037 年 1 月 8 日 - 1101 年 8 月 24 日),字子瞻、和仲,号铁冠道人、东坡居士,世称苏东坡、苏仙。眉州眉山(今四川省眉山市)人,祖籍河北栾城。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,在诗、词、文、书、画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。其诗题材广阔,清新豪健,善用夸张比喻,独具风格,与黄庭坚并称“苏黄”;其词开豪放一派,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,并称“苏辛”;其文著述宏富,纵横恣肆,与欧阳修并称“欧苏”。其作品有《东坡七集》《东坡易传》《东坡乐府》等。苏轼的人生经历坎坷,曾多次被贬谪,但他始终保持着乐观豁达的心态。《海棠》这首诗就是他在被贬黄州期间创作的。这首诗借海棠表达了他对美好事物的喜爱与珍惜,也流露出一种“同是天涯沦落人”的情感。
(部分内容源自百度百科)